用坚守换城市岁月“净”好
原标题:用坚守换城市岁月“净”好
——记市劳动模范、市环卫局洁达公司环卫工人刘卫军
凌晨四点,整个城市还在沉睡,街道上只有扫帚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刘卫军身着鲜艳的“环卫橙”,将落叶与垃圾一一归拢。她的快保车上,扫帚、簸箕和垃圾钳整齐排列,后备箱里还装着洗衣粉和洗洁精——这些简单的工具,是她擦亮城市底色的“武器”。
十二年如一日,刘卫军与街道为伴。从2013年初拿起扫帚,到如今荣获“仙桃市劳动模范”称号,刘卫军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有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背影。“街道是城市的脸面,它干净了,城市也精神。”她这样说道。
2013年初,在家待业的刘卫军正为孩子准备早餐。当时从事环卫工作的婆婆告诉她,片区缺一名副片长,问她是否愿意尝试。“我是农村人,没多少文化,但能吃苦,就当锻炼身体了。”刘卫军答应试试,没想到这一试便是十二年。
早餐店、菜市场、小超市、居民楼……2013年的交通路环境卫生状况复杂,刘卫军提着扫帚每天在路上转悠,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她始终不曾懈怠。
初入岗位的刘卫军干劲十足,却总被一件事困扰——一家银行门口的碎纸片总是散落在垃圾桶周围。几番清扫后,她终于按捺不住,冲进银行质问:“你们都是文化人,怎么连这点素质都没有?”大堂经理闻声赶来,连连道歉。
两个月后,刘卫军升任副片长。一次需要复印身份证,她硬着头皮再次踏入那家银行。站在大厅里,她攥着身份证,踌躇不前——上次怒气冲冲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这时,大堂经理主动上前询问。交谈中,误会解开:原来银行员工并非故意乱扔垃圾,而是担心垃圾桶开口太小,碎纸难以清理,特意用垃圾袋装好放在桶旁。
“人和人之间,真得多点理解和沟通啊!”刘卫军感慨道。此后,她开始细心记录辖区内的环保重点和商户习惯。
如今再次翻开笔记本,皮搭扣早已磨损,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条街道的“脾气”:早高峰后早餐店门口的纸碗、放学时段小学旁的零食袋、菜市场早晚高峰的清理重点……凭借这本笔记,她将卫生状况一般的路段打造成了片区样板。
2015年,刘卫军被任命为十片区片长,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过去的沔阳大道,两侧种满了梧桐树,秋日落叶纷飞,为马路铺上金色“地毯”。这诗意的景致,对刘卫军来说却是每年一次的“挑战”。
“叶子落不完,从八月能飘到过年。”刘卫军和片区环卫工人们常常一整天都与落叶“较劲”。附近店主劝她歇歇,她笑着摇头:“叶子堆久了,雨天贴在地上更难扫。扫帚在手里,责任就在肩上。”
春除杂草、夏清淤泥、秋扫落叶、冬铲积雪,四季轮回中,刘卫军将“扫地”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
“干环卫苦吗?苦。但只要一个赞许的目光——”刘卫军竖起一根手指,眼睛弯成两道月牙,“就够我充电一整天!”
去年的一个冬夜,寒风刺骨,汉江路上车流不息。橘黄的灯光下,一辆辆大货车呼啸而过。刘卫军结束了一天的环卫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骑着快保车正往家赶。
突然,“哐当!哐当!”刺耳的金属撞击声传来,一根断裂的安全杆横卧在路中央,被过往的货车一次次碾压。
车流如潮,刘卫军低头看了看身上还未换下的环卫制服,反光条在车灯下微微闪烁。“既然穿着这身衣服……”刘卫军当即停下车,在路边等待车流停息。
不知过了多久,许是那抹醒目的橙色吸引了司机的目光,一辆红色大货车缓缓停了下来。趁着这个机会,刘卫军赶紧上前捡起安全杆。
“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每次想起这件事,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十二年风雨无阻,支撑刘卫军的也许是那晚缓缓停下的货车,也许是黑暗中发着微光的反光条——这些瞬间的温度,融化了疲惫的坚冰。
省“优秀环卫工人”、市劳动模范……十二年里,刘卫军获得了许多荣誉,但她却说:“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大家出行都能有个好心情,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陈亚东)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