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河时评

张瑶:探寻农村垃圾分类的“春天”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 来源:荆楚网

  近日,上海正式实施号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垃圾分类的热门话题一直延续讨论至今。46个重点城市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但农村推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却步履维艰。“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不现实”可能是大多数人内心的想法,更有网友调侃“城市垃圾分类套路太深,我要回农村。”那么,农村垃圾分类的“春天”在哪里呢?

  农村垃圾分须转变观念。随着农村机械化种植、养殖,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村垃圾早已不再能够自行“消化”,农村垃圾分类的推行迫在眉睫,但农村多年生活习惯难改变,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固定。农村需要转变陈旧观念,改变乱丢、混扔垃圾的方式,培养垃圾分类的新习惯,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有助于让老百姓养成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还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村垃圾分类要因地制宜。垃圾分类,城乡有别。城乡生产生活环境的不同、垃圾成分的构成迥异决定了农村垃圾分类不能完全照搬城市成功经验,要立足农村实际,采取源头分类、后端分拣处理模式。农村瓜果皮、厨余垃圾、家禽粪便等易腐垃圾沤肥还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清运量;可再利用垃圾通过二次分拣后用配套的运输设施清运到可再生能源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安全填埋或焚烧。

  农村垃圾分类需制度保障。农村垃圾分类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采取上级投入、村级自筹、社会资本、收费制度相结合模式筹集资金用于完善分类垃圾桶、湿垃圾处理设施以及配套运输设施等基础设施。同时,建立与农村自治相适应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产业链条和管理机制。最后还需要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各村要建立奖惩机制,发挥村民自治功能,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制兑换小商品、给垃圾分类评比出来的优秀家庭发放小奖品等方式将垃圾分类与农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农村垃圾分类不是小事,是关乎每个人生活,乃至影响后代的漫长大事,是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更是实施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抓住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农村天然的优势和潜力,普及农村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