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河时评

冯家军:让农民老有所养还得在模式上下功夫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来源:中国仙桃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此外,在今年中共中央发布的2021年第一号文件中,就对农村养老问题作出部署,提出要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1.3亿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上了日程表,其意义深远,也提示我们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的农村养老模式。

  据人社部预测,“十四五”中国老年人口将超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养老政策、自养能力以及养老观念等较城市仍有不小差距,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按现有养老实际情况,相较城里人养老,巨大差距的确不容忽视。较之城里人养老有退休金或社保资金作保障,大多数农村老人除去每人每月可以领几十元不等的老龄补贴,就只能依靠儿女赡养了。就像全国人大代表张东河所言,农村养老还得探索有效的农村养老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照料、医疗、娱乐等服务。

  的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马路变宽了,路灯更亮了,互联网也普及了,就连最偏僻的联合垸移民点今年春节也用上了来自城区汉江洁净的自来水。但是,以往老人小孩所喜闻乐见的耍龙灯,划彩船等民间艺术活动鲜有一现,年前年后搭台唱戏的活动更是难觅芳踪。所以在探索养老模式时,还应加大农村老年人精神关爱服务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一批老年活动室等文化娱乐设施,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农村养老模式的形成牵扯到方方面面,不同地域的农村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提示相关部门,一定要深入农户,走进地头,了解老人们的诉求,切不可闭门造车,脑袋一拍,方案出台。尤其在家庭养老日渐式微的背景下,政府确保在养老设施经济上的投入,尤显重要,毕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以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为载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同时吸收社会资本以乡、村为单位建设一批规模适当的农村养老院、托老所和日间照料中心。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说,老龄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这无疑为我们探索多样化的农村养老模式指明了方向,无论是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还是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相结合的农村多元养老服务供应体系以及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去实施。

  让农民能够“洗脚上楼,老有所养”,充分享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农民养老问题会日益凸显,未雨绸缪才能避免将来被动。因此,鼓励多元参与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与质量,政府、社会、社区、机构、家庭等责任主体都应积极参与,最大程度提升农村养老的社会效能,这样农村老人定能安享晚年。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