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河时评

周普成:“无字”之书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6日 来源:仙桃周刊

  自古以来,有智者说,如果你能通过工作、劳动、运动等提升到一定的智力水平,这就叫多读了“无字”之书。

  史书中《庄子·天道》有载: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个叫轮扁的工匠在堂下斫制车轮。轮扁问齐桓公:“您读的是什么书啊?”齐桓公回答:“圣人的书”。轮扁说:“您读的那些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齐桓公听了大怒,对轮扁说:“我读书,你一个工匠怎么可如此妄加评论!你能说出道理来便可,说不出道理来就此处死!”

  轮扁以自己手艺之道对齐桓公说:我制作车轮,卯眼松了不牢固,卯眼太紧则插不进去,做到恰到好处的分寸靠什么?靠的是心悟。“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其中的门道只可意会,难以言说。我不能把其中精微之处言传于儿子或徒弟,我的儿子或徒弟也不能从我言说中学到,由此我七十岁还在做车轮。当代的人间那些难以言说的东西一起消逝了,所以说您读的那些书,不过是古人剩留下来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听了这番话有何反应?而《庄子》没记载。很可能当时是无言以对,至少没法驳斥轮扁的这一番话。

  轮扁是在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的道理,即人所悟得的真正精妙的东西,是很难通过话语传递的,有些东西是进不了语言系统的,见诸文字的不过是些平庸的东西。从实践中得到的真知才是最宝贵的东西。例如李嘉诚他只读了小学可他成了香港首富,这就是善读“无字”书的成果。

  自古以来,人们从实践中得知,任何文字,其实都不能真正与思想和心灵对位,充其量是表达了其中几成意思而已。书籍只是表达了人类思想和心灵的一部分。说话也只能说可说之事,话语之外,有不可说的世界,它超越语言。所以说:读书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也就是说要提升智力水平,不仅要读书,更要从工作生活实践中获取智慧,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之所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