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欢歌庆丰收——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侧记
风吹稻田翻金浪,谷穗弯腰庆满仓。秋分时节的排湖密塘渔村,处处缀满丰收的色彩——岸边稻田铺展着金黄画卷,广场上红灯笼与谷穗装饰相映成趣,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在此启幕,千余名农民群众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庆丰收、共享喜悦。
开场环节“全省农民报丰收”点燃现场火热气氛。来自仙桃以及全省各地的农民代表“报喜队”逐一登台展示潜江龙虾、随州香菇、蕲春蕲艾、秭归脐橙等特色好物,传递丰收的喜悦。湖北“8+1”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代表轮番亮相,从优质粮油到特色水产,从绿色果蔬到精品畜禽,全方位展示湖北农业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
作为东道主,仙桃农民代表“报喜队”的出场尤为吸睛——一艘装饰着稻穗、荷花的仿古水船缓缓驶入现场,船上整齐摆放着仙桃黄鳝、仙桃香米、毛嘴卤鸡、沙湖皮咸蛋等特色农产品,尽显仙桃“仙滋鲜味”区域公共品牌魅力。
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是节日的主角。现场发布的“湖北省十佳农民”名单,让10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站上荣誉舞台。他们中有深耕稻田的“种粮大户”,有玩转电商的“新农人”,也有带领乡亲抱团发展的合作社带头人……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自豪。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13年和7位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从最初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近2000亩,社员增收3万余元。看着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我也越干越起劲。”荆州市邦富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唐兵的深情讲述,不时引得观众鼓掌喝彩。展望未来,他表示,将继续带领大家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丰收的喜悦,不仅藏在沉甸甸的粮袋里,更融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仙桃非遗文化互动访谈环节成为活动的“文化亮点”。毛嘴卤鸡制作技艺、沔阳三蒸、淡水贝雕、雕花剪纸、麦秆画、皮影戏等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实物展示、技艺演示、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襄河水,清悠悠,穿平原,过沙洲,弯弯曲曲向东流,流过仙桃我的家门口……”婉转悠扬的沔阳民歌《襄河谣》将人们的思绪带回从前,唱出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歌伴舞《丰收中国年》、仙桃劳动号子《呀嗬咿吙龙彩划》等节目接连上演,赢得掌声阵阵。
魔术表演《“鳝”变万化》将全场目光吸引到舞台中央。只见魔术师轻轻一抖手中的红绸,瞬间变成一只白鸽扑棱着翅膀掠过观众头顶,逗得大家拍手叫好。最令人称奇的是,魔术师转身接过一根钓鱼竿,抖擞着鱼饵走向观众席,随着他上下摇晃左右摆动,竟从空中“钓”出两条黄鳝,引来场下一片惊呼。
丰收的田野,稻穗染金、瓜果缀枝、颗粒归仓的踏实,是农家人最幸福的模样。基层奋斗者们把自己与土地打交道、在乡村谋发展的点滴讲给大家听,真挚的讲述引发阵阵共鸣。
“咱仙桃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鳝之都’!全市黄鳝养殖面积30万亩,年产量可达12万吨,品牌价值超300亿元。”仙桃黄鳝产业链互动访谈环节,张沟镇先锋村党总支书记朱传宝的一番话,传递出“仙桃黄鳝”的产业实力。
稻花香里说丰年,仙桃发展成果丰盈。作为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举办地,仙桃连续9年跻身全国百强县,2025年位列第52位,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作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仙桃拥有27个绿色产品认证、6个地理标识证明商标,毛嘴卤鸡、沙湖盐蛋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打造江汉平原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中成效显著。(文/记者 张曼 张钰 图/记者 郑恒 陈亚东 邓娟 晴霄)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